1987年,李新艳出生于甘肃庆阳一个传统家庭里。在她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常常带着还不认字的她,反复吟诵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直到在高中语文课本里学到这首词的时候,她才知道了花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巾帼故事。然而,冥冥之中,这首伴她长大的词,似乎也让她带上了“花木兰”的光环。
中华儿女多奇志。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吞噬了数万同胞的生命,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整个中华民族为之伤痛落泪。这一刻,从小受“花木兰”精神熏陶长大的李新艳,被深深刺痛了;也是在这一刻,坚毅且要强的她暗暗下定决心,“今后将投身地震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而奋斗”。2014年,李新艳就职于宁夏地震局。至今,参加第1次工作例会的场景,仍令她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同事的工作报告,虽然逻辑缜密,句句清晰,但震源机制解、下半球投影等词汇,却像外语一般,晦涩难懂。那一刻,李新艳陷入深深的反思中,甚至一度觉得她可能无法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时刻,单位同事的关心帮助和自己的心有不甘,再次点燃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单位负责人指导下,她瞄准熟悉的地震热红外遥感方向,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精进不休,并外出参加研讨、交流学习,入职仅仅3个月就获得了1项课题资助。年底,她又出现在局会商会上,专题汇报了热红外遥感在宁夏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虽小有斩获,但却是她从事地震预测研究的起点。2015年,她获得了1项地震科技星火项目,并在之后连续5年获批5项震情跟踪定向任务课题。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单位需求与个人兴趣、专业特长的相互结合,才给了她起飞的动力和平台,也才获得了接连成功,更找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职业终于变成了事业。
梅花香自苦寒来。2019年,是李新艳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年。由于同事岗位调整,电磁学科一下子陷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窘境,面对着领导询问的目光,她硬着头皮做出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决定。自此近2年的时间里,她独自挑起了宁夏电磁学科资料分析的重担。电磁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理论模型繁复、机理复杂、地球物理学公式浩瀚,对分析人员的数理功底要求很高。望着手里直如天书一般的地震电磁学书籍,李新艳犯了难,焦虑和压力无以言表,几乎是一夜白头。但放弃从来不是她的性格,为了查明观测曲线明确的物理意义和形成原因,她把曾经打入冷宫的“天书”重新捡了起来,深读细研,反复琢磨,多方求教。在那段时间里,为了解观测原理,她逮着台站观测人员就问,“你们什么时候季度检查、啥时候去标定,一定要记得带上我啊”。地电观测的极杆大约有2米多高,她几乎爬过每个台站的极杆。尤其是在石嘴山正谊关,几乎一年365天都刮着大风,沿着梯子爬上去的时候站都站不稳,李新艳每每爬上去,都瑟瑟发抖,后悔不已,但每次都少不了她。终于,面对着观测室花花绿绿的线,她不再“晕菜”,哪根线供电、哪根线测量都一目了然,泾渭分明,“黑匣子”变成了“白箱子”。
任重道远多艰辛。电磁学科入门难,取得成果更是不易。2019年全国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面对其他学科硕果累累、电磁学科颗粒无收的局面,一度让从小就要强的李新艳无法接受。很长一段时间,她都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焦虑和怀疑之中,经常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偷偷哭了不知道多少次。有一天,她去医院想开点改善睡眠的药,医生听完症状描述后,对她说“你到楼上精神科看看”。因此,她一度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症”。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她反复研究获奖报告,记不清写了多少行代码、看了多少份文献,更不知道提出了多少“白痴”的问题。2020年,当她的电磁学科报告在全国评比中获得优秀时,命运似乎为她开了天门,令她见到了曙光。李新艳创新地开辟了利用遥感数据方法解决定点电磁资料数据变化的新思路,也获得了全国多家单位的认可。2023年,在全国分析预报人员震情跟踪成果交流会上,她的报告被评为优秀,她本人代表电磁学科向大会作报告。回顾过去的4年,一路走来,汗水与泪水交织,焦虑与迷茫伴随,但她始终坚信未来的路一定是铺满鲜花和阳光的。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实现了宁夏电磁学科异常核实工作在全国评比中从颗粒无收,到进入优秀报告名列,到最终进入全国评比前三名;她本人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6篇(SCI/EI论文3篇,中文核心3篇),并成功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六批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为有牺牲多壮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工作以来,李新艳用双脚踏遍了宁夏的山川、河流和戈壁,她曾带队在零下十度的海原盆地里开展过高密度电法测量,在四十度的戈壁滩上挖过电极坑,在风吹沙石走的白土岗砸过土壤气铁钳,在大雪没过膝盖的巴彦乌拉山里采过水样。从小,李新艳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长大后也是领导同事眼中的好职工,但她却算不上是一个好妈妈。怀孕初期,她就多次往返贺兰山,开展异常核实工作;在肚子大的看不到脚的孕晚期,她还在六盘山开展工作;女儿仅七个月的时候,她带着孩子在北京的地下室里测样品;女儿满一岁时,她抛下孩子,在北京开展了长达半年时间的交流访问。据婆婆后来讲,在她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只要门响,女儿就会跑过去,高喊着“妈妈回来了”;当看到进来的人不是妈妈的时候,就会失落的躲起来。李新艳走的时候是五月,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底了;走的时候女儿还不会走路,进家门的时女儿向她跑来,最后却扑向了旁边的爸爸。晚上,李新艳想搂着女儿睡觉时,她却说:“我不要陌生人”,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那一刻,心酸这个词已经太无力太苍白了。如今女儿已6岁了,算数算的一塌糊涂、字也不识多少,但却对“出差”这个词理解深刻,还能算出来大大大后天是哪一天,哪天是妈妈回来的日子。作为妈妈,李新艳缺席了女儿成长的许多美好时光,但她始终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女儿的榜样,成为女儿自信自强、坚毅勇敢的力量。
愿得此身长报国。2023年,李新艳已入职九年了。期间,大家对她的称呼也在不断变化,从当初的小李、李工,到现在的李姐。改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初心。2020年初,在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艰难时刻,李新艳毅然选择了攻读博士研究生,继续学习充电。这对她来说,又是一次不小的挑战,白天她要处理工作,晚上还要读文献写论文,周末要带孩子做家务,还要承担导师安排的课题任务。李新艳发现,踏上女博士这条路之后,她似乎失去了普通人追求浪漫和快乐的能力。对她来说,世界上最美的情话不再是“我爱你”,而是深夜醒来邮箱里的“论文接收”;让她心花怒放的不再是商场里一件合身的裙子,而是写了很久的一段程序突然调通了。源于热爱,始于坚持,她始终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人民有信仰,每个人都来添砖加瓦,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私下里,同事们给李新艳取了好几个外号,有人叫她“卷王”,有人说是“拼命三娘”。李新艳觉得都不符合自己的“人设”。“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生长在向来以刺绣闻名全国的甘肃庆阳,李新艳也和花木兰一样,从小习得这门手艺。但现在她的这双手,上可写论文敲代码,下可抡榔头刨土坑,中间还可以接线头,却唯独不会绣花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李新艳笑称:花木兰用十年时间击退了敌军,打了胜仗,换来了一方平安,自己也想做一名地震监测预测战线的花木兰,坚忍不拔、主动担当、甘于奉献,在服务发展、推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编辑:谢吉平)
野外取样
样品检验
野外测量
电磁异常核实
野外观测
野外采样
网站标识码:bm53290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宁ICP备14000318号
地点: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244号 邮编:750001 电话:0951-5068206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5号
请在IE9以上内核浏览器中浏览此网站,最佳分辨率为:1920*1080